【人物简介】
王书恒,航空工业一等奖学金获得者,2018级力学专业博士生,师从邓子辰教授,中共党员,曾担任2014级土木工程专业二班班长。2019-2020学年学业测评492分,位列年级第二,英语四级581分,英语六级564分。本学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一区Top论文两篇,力学国际顶级会议论文一篇,申请发明专利一项,获得航空工业一等奖学金。
【我的故事】
我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邓子辰教授。2017年6月,还是大三的我在班主任张凯老师的引荐下第一次和我的导师邓子辰教授进行交流,在那次交流中,我了解到我们在书本上所学到的力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远到太空中航天器的轨道姿态控制,近到机器人在人体的爬行蠕动,大到跨度为几千上万米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动力学与控制,小到微纳尺度材料与结构的增材制造,怀着对科研的热忱与敬畏,大三一结束我便加入了邓老师的课题组学习。在邓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马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目前针对增材制造刚、柔性材料与结构的动静态力学问题,展开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也有了一些自己小小的感悟。
学习科研感悟之一:尝试梳理科研中不愿接触的问题,由易到难排列,然后一个个去解决它
我的本科毕业设计主要是计算桁架点阵结构弹性模量,通常针对一种结构需要计算几十甚至几百个单胞才能得到收敛的结果,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小技巧,通过这个技巧,我只需要计算一个单胞的弹性模量就可以得到收敛的结果,并且在很多的数值算例上证实了这一点,由于惰性,我不想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去在理论上去解释这个现象,只想着赶快把工作整理成论文投出去,然后开始其他的研究。后来,在投稿后的第四个月,我收到了拒稿意见,有一条就是没有理论支撑。无奈下又回头研究理论,补充完理论部分重新投稿后,审稿人拒稿的原因是没有做实验,补充完实验后又重新投稿,辗转反复,第一篇文章在完成初稿到最近收到修改意见并返修经历了两年五个月的时间,期间研究了理论,补充了两次实验,当初不想做的工作最后还是给做了。
此外,由于本科阶段所学的力学知识大多都是基于刚体、刚性材料,所以在研究中我对柔性材料、软材料相关的工作可谓是避之不及。但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用刚性材料打印的结构,在压缩过程中很难出现我所设计的实验现象,在换了很多种材料之后实验结果任不理想,我意识到,还是得去尝试着去了解如何打印柔性材料,柔性材料的本构关系,果然,在压缩柔性材料制备的结构时,我设计的现象出现了。
学习科研感悟之二:你可能会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一个人完成不了所有的工作
在自己有了一些基础并且掌握了一些方法技巧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有新的点子并不难,对于我这个研究方向来说,可能有时候找到个别人没有做过的结构,用已经掌握了的方法来计算新结构的力学性能就能够完成一篇论文,或者看到同行的工作时,会产生很多类似的想法,这个时候一定要明白,自己可以有很多很多的想法,但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就比如说我,在本学期的开始,就有好几篇论文的构思,在推导第一篇文章理论部分的同时去做一下第二篇文章的模拟,同时在尝试打印第三篇文章中的结构,一个月,进展还是不太理想,新的想法不断涌现、但写文章的思路慢慢变模糊了。后面意识到这个问题,便花了几天的时间梳理判断,剔除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暂存了一些目前难以实现的想法,找了相同方向的几个师弟,来帮助完成工作,并且发现在某些方面,师弟完成得比自己更好,因此后续进展也非常顺利。
【微访谈】
Q1 你是如何平衡课外活动与学习生活的,平时是怎样做时间规划的?
尽量随自己的心意安排时间吧,我是一个比较自律的人,状态好的时候就学习,状态不好的时候就干一些其他的事情,每天都会给自己留出一些娱乐的时间,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情。
Q2 你有过压力很大的时候吗,那么是如何减压的?
经常会有压力很大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给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打电话,聊一些开心的事情,这样压力就会舒缓很多。
Q3 关于备考,比如说CET、雅思、托福、期末考试等,你有什么备考经验想要分享吗?
每次考试之前,我会从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方面首先对这个考试进行一个预估,大概需要我花多长时间去复习,然后找出其中需要复习的点,首先把整个内容从头到尾过一遍,然后再逐个点攻破,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个让自己舒适的复习状态,让自己在复习过程中很享受这个过程。
Q4 请给大家分享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一部电影或者一个人物,并说出分享理由。
给大家介绍一本我高中时期最爱看的一本书,江南写的《龙族》,它不像是一本小说,而像是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世界,作者对人物情感性格写得十分细腻,很多话都能够引起我的共鸣,主角是一个没有太多光环的死小孩,周围都是一群比他优秀太多的人,他暗恋的女生、他的老大、他的好朋友,但这些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面,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都会感到无助、孤独,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但就是因为这些不完美才显得很真实。